索引号: YZ13571001/2011-00013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鹰手营子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1-04-29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鹰手营子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11-04-29 16时20分浏览次数:

——在鹰手营子矿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伟

(2011年3月16日)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区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区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鹰手营子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区,宜居城市,和谐矿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经济和城市转型,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矿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是矿区历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资源枯竭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5960元提高到32200元,处于全市前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8.9%,“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3亿元,是“十五”时期总和的3.05倍;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6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088万元,五年平均增长19.5%。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转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式启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矸石热电、健康食品、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接替产业初步确立,采掘业对全区经济贡献率由2005年的52%降低到30%。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巩固,建龙、兴隆矿务局、铜兴、怡达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发展到7家。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化水平有了新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五年平均增长10%以上。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商贸流通、金融、餐饮、保险业稳定增长,现代物流、信息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8.4%。

——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区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2项,总投资45亿元,完成投资30亿元。投资亿元以上生产、非生产性项目均实现历史性突破。投资2.21亿元的兴隆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得到较好实施,投资3.5亿元的燕北公司265平方米烧结系统改造、投资2.9亿元的年产4000吨五氧化二钒及钒化工一期等项目建成达产,投资2.21亿元的怡达果品深加工扩能二期、投资6.5亿元的钒钛冶炼炉、投资2亿元的承德杭氧20000Nm3/h制氧生产线等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4.06亿元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即将启动实施,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按照“城市南北扩,产业东西进,沿河沿路开发”的建设思路,扎实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五年来,共实施城建项目105项,总投资11.7亿元,新增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拆违25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5.1万平方米,1170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19万平方米旧住宅小区得到改善。相继开通南环路、东环路、滨河路,全区新建及改造道路81.79公里;两镇4个村2个社区6200人吃水难问题得到解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城区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滨河公园、南山公园等一批城市景观节点工程建成,修建柳河两岸景观带1736延长米。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城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拆除了区内2座35立方米炼铁竖炉、3座年产10万吨水泥立窑、1座60万吨水泥立窑,关闭1家年产10万吨球团厂、5家石灰窑,完成了兴隆矿务局集中供热节能等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取缔了21个散烧燃煤锅炉。完成矸石热电厂机组烟气脱硫系统改造、怡达废水治理等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医疗垃圾储运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相继实施了矿山废弃地复垦、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修复。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先后吸引建龙集团、开滦集团、杭氧股份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参与企业改制、开展项目合作。企业通过改制重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民营经济单位总数达3250个,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达到75%以上。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五年累计到位区外资金2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有力地支持了重点项目、城市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0余项,外来投资生产项目实现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量的50%以上。

——和谐矿区建设开创新局面。五年累计实施民心工程96项,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达8.61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60.6%。投入近亿元用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扶贫解困等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全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97万人,社会救助总人数1.25万人。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对逸夫小学、第七中学进行了扩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用,滨河路小学开工建设。对区内医疗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承德市第六医院,对铜城医院精神病房进行扩建,新建1个社区卫生院,改建3个乡镇卫生院,形成了多层次、覆盖全区的卫生体系。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处于全市优先位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社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174元和4403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0.6%和63.4%。五年共引进开发新产品25项,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推广新技术15项。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庆典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审计、监察、司法、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民兵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矿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我区城乡面貌变化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矿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未来五年,我区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国家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倾向于培育国内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有利于我区争取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各项支持,促进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国家京津冀区域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我区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承平高速、京沈高铁、张唐铁路的修建,将使我区交通状况得到更大改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尚未完全摆脱依赖资源、简单加工的传统模式,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就业再就业、脱贫增收、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恢复治理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强化机遇和忧患意识,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力求突破。

根据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区、宜居城市、和谐矿区”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一区五大产业”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软实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分别达到44亿元和3.2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1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累计完成52亿元,是“十一五”总和的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同时,《纲要(草案)》还提出了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到区内外发展环境和增长潜力,做到切实可行、留有余地,有利于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实施“一区五大产业”战略,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把经济转型产业聚集区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平台,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和居民安置工作,完善供水、供热、供电、排污、路网等配套设施,落实园区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项目落户,努力建设省级工业聚集区。把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矸石热电、健康食品、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着力形成支撑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新型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钢铁材料、新型冶金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以含钒特殊钢、铜基合金等为原料,开发生产高端产品,并综合利用尾矿、矿渣、粉煤灰资源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力争到2015年,新型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利用现有机械制造基础,引进大公司、大集团,力争使北汽福田铸造中心等重大项目早日落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高端产品,提高产业层级。到2015年,年产大中型游艺机400台(套)、矿山配件1万吨、电控设备2000套,建成1家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矸石热电产业,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原煤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年。重点发展洗煤和煤矸石、劣质煤发电,积极推进煤化工以及开滦(集团)兴隆矿务局矸石热电厂2×300MW机组工程建设等项目,将煤炭采选业转化为煤电热一体化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矸石热电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健康食品产业,以山楂系列休闲食品生产为主,以怡达为龙头,推动食品企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支持企业建立食品研发中心,拓宽健康功能性食品生产领域。到2015年,建成2家省级、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果品12万吨,肉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利用好闲置厂房、场地、货运专用线,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主动融入到承德大旅游规划中,深入挖掘开发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到2015年,发展经营规模10亿元以上物流企业1—2个,全区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十二五”末,五大接续替代产业营业收入要达到140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90%。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缓解主城区压力的要求,加快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路网结构,提高城区道路与环城路网的衔接连通水平,谋划实施承平高速营子区连接线。继续推进电网改造,优化配网结构,提高供电安全性与稳定性。加强后备水源建设,对旧管网进行改造,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支持天然气供气站和管网建设工程,推广应用管道天然气。加快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步伐,加强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到2015年,主城区街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加快廉租、公租住房建设,建立起廉租、公租住房使用进退机制,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十二五”期间,完成5000余户、30余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新建廉租、公租住房2500套。

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把园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村改居、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周边镇、村扩延,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把新民居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强化规划引领、产业带动,尊重农民意愿,积极稳妥推进,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

发展城郊型农业。以发展城郊型农业和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种植业,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培育旅游新村。到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00元。

(三)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提高环境质量

改善人居环境。强力推进城区主要污染源治理,逐年削减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确保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改善柳河水质;对柳河、喇嘛沟河城区段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加强城区街巷两侧和居民小区绿地建设,提高主城区绿化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实施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对现存和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植被,着力解决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等工程,加强国道、省道和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建设柳河两岸林带;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流域建设、柳河流域综合治理、耕地资源保护等工程。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狠抓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新建、扩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突出抓好燃煤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工程,加强社会各领域的节能工作。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坚决关闭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建立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机制,完善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科学、规范、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

(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打造和谐矿区

优先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通中小学校校园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文化站、数字化影院建设,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档案管理,逐步构建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和因病致贫问题;抓好第六医院和铜城医院改造、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职业病防治中心建设等项工程。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建立健全计生服务网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站和熟食制品定点加工基地。

加强劳动保障。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提高劳动技能、开发就业项目等方法畅通就业再就业渠道,每年争取开发公益岗位100-200个。充分发挥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的扶持效能,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区所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城镇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社会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实施。到2015年,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建设平安矿区。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职业安全标准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采矿,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一步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群防群治,加大科技防范投入,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畅通反映问题渠道,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切实解决信访人合理诉求。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企业壮大实力、扩充总量的内在动力;加快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完善相关政策,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深化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京津唐产业转移,支持区内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各类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市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支持,延长中央财力转移支付年限。

建立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扶持资源型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妥善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资源枯竭企业平稳转产。

(六)提升人才科技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营造聚才创业的良好环境。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以人才价值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创新创业的潜能和活力。制定和实施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的相关政策,建立人才开发基金,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支撑重点产业振兴、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为重点,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力争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以上,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项以上,引进科技含量高、项目前景好的科技成果5项。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我区经济和城市转型的关键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23.7%;全部财政收入1.92亿元,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300元和4850元,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2%,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工作任务。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力争2011年经济转型产业聚集区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70%。一是实施征地拆迁攻坚。把征地拆迁作为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时间,实施征地拆迁攻坚,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二是搞好基础设施配套。统筹规划建设好道路、供电、供热、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为聚集区建设创造良好的“硬环境”。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广泛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在北京外迁企业以及国内和世界“500强”企业上下功夫,主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努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深入实施《经济转型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积极协助兴隆矿务局、铜兴公司等企业做好工作,促进矸石热电、机电连铸、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尽快落地。

(二)着力抓好重大生产性项目建设。把重大经济转型项目作为主攻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包保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初步安排建成投产和开工重点生产性项目6项,总投资31.7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项。要确保投资2.21亿元的怡达果品深加工扩能二期项目和燕北公司投资1.3亿元的100万吨氧化球团项目、投资1亿元的钢渣处理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日产600吨熔剂白灰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投资2.9亿元的洗选煤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投资23.57亿元的北汽福田铸造中心项目落地并开工建设。同时,要加快推进矸石热电厂扩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尾矿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落地;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工作力度,着力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着力推进城市建设三年上水平。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创新机制为保障,推进城市建设上水平。2011年开工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竣工23.45万平方米。一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实施好兴隆矿务局、原胜利煤矿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原涝洼滩煤矿、东风煤矿等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抓好东新小区等廉租房建设。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将柳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高到2万吨;实施分户供热改造工程和园区供热供汽工程;加快新水源地勘查及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向城区供水;改善北凌公路营子段通行条件,对铁中路、铁西路和城东铁路立交桥段石板路进行改造。三是加强城市综合整治。重点对柳河、喇嘛沟河城区段进行综合治理,建沿河景观小品,并对部分楼宇进行亮化;实施主城区“见缝插绿”工程,增加城市景观,让城市更加靓丽。四是加强城市管理。本着严管和便民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城区垃圾乱堆、车辆乱停、摊点占道经营、个别小区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治理,引导公民参与城市管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创造干净整洁、秩序良好的城市环境。

(四)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果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动果品加工企业升级扩能,促进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惠农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种植业和特色乡村游,做强沟域经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抓好新民居建设。完成马圈新民居一期工程,完善小区配套设施,让搬迁居民顺利回迁。同时要实施好汪家庄村新民居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上档升级。继续做好饮水安全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五)着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把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力争有所突破。围绕怡达集团和兴隆矿务局等企业的发展,实施怡达果品冷链物流和兴隆矿务局大型仓储物流项目,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启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养老中心”等建设项目,谋划实施好具有矿区特色的餐饮业项目,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认真谋划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并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作用。根据我区的山水资源,结合新民居建设,积极谋划农家游项目。积极探索发展工矿文化旅游。

(六)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实施好重点生态治理工程,促进环境根本好转。继续做好落后产能和设备淘汰工作,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切实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监控和管理,确保稳定运行。加强生态修复,今年投资1.2亿元启动实施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对矸石山、尾矿库、沉陷区、滑坡等进行综合治理,对生态、植被、耕地进行恢复;投资1亿元实施矿山废弃地复垦置换项目,对采煤沉陷区废弃地进行复垦,复垦土地3260亩。

(七)着力加强社会建设。一是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围绕构建和谐矿区,从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就医、上学、出行、住房、吃水等问题入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集中力量抓好25项民心工程,加快推动社会转型。二是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积极有序推动铜铁矿和煤矿整合工作,维护矿业秩序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信访隐患排查和案件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建设平安矿区。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全区人民共同奋斗,更需要政府各级各部门积极工作、履职尽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在创新施政上上水平。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抓住难得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性、增强针对性、富于创造性。

(二)坚持科学决策,努力在依法行政上见成效。坚持科学理政,民主决策,遵循规律,尊重实际,凡是出台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都要做到问计于群众,借智于专家,依据于法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加强行政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在工作落实中下功夫。做到察实情、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真抓实干、推动发展上,每项任务都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好,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四)坚持执政为民,努力在改进服务上求突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服务作为政府履行职责和行使职能的基本要求,努力增强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宽松适宜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满意、让投资者满意、让群众满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加快政府网站建设,深化和完善行政指导,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五)坚持廉洁勤政,努力在反腐倡廉上严要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公务支出管理,强化领导干部责任审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十二五”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面对历史重任,面对人民重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负重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和衷共济,锐意进取,为建设矿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